部隊進駐幾十年來,歷代官兵堅持不懈地嘗試種植各類樹苗,卻無一存活;
10厘米厚的玻璃,在平原用錘子都難砸破,在高原經一晚風吹霜凍,第二天就爆裂了;
安裝好的取暖設備,在內地使用3年綽綽有余,在這里不到一年便已傷痕累累;
……
這是2月3日記者在西藏那曲軍分區采訪時的所見所聞。
西藏那曲,相對內地含氧量僅為48%,年均氣溫零下2.9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42.9攝氏度,平均海拔4500米,素有“生命禁區”之稱。這里人煙稀少,很多地方寸草不生,那曲軍分區官兵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著神圣的戰位。
彭開益,索縣人武部正營職干事。21年來,那曲這塊貧瘠的土地給他留下一身高原病。家人曾多次勸他轉業,可他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
下士陳國璽,剛來時看到四周大山全都光禿禿的,心中萌發過當“逃兵”的念頭。目睹“老那曲”的無私奉獻,他安心留了下來。兩年后,面對走留時,他堅定地選擇了后者。
活潑開朗的戰士王開偉,一天不慎摔倒在訓練場,任憑戰友怎么呼喊,他再也沒醒過來。梁顯軍、段紹惠……上百名官兵的生命之樹永遠地扎根在這片雪域高原。
“若是沒有超常的忍耐力和奉獻精神,根本無法在這里生存下去。”軍分區鄧副司令員介紹說,高原病在30歲左右官兵的身上很常見,可如果大家都離開那曲,誰來守護邊關?
中午吃飯,幾名官兵象征性地動了一下筷子。“怎么不吃?”記者不解地問。“中午我們基本不吃。”該軍分區李政委說,大家一天只吃早、晚兩頓,且主餐在晚上。
我感到迷惑不解。常言道,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少吃一餐咋成?
該軍分區副參謀長王峰接過話茬:“由于這里氧氣稀薄,多吃一餐都會導致腸胃負擔過重而引起身體不適……”
吃不好、睡不足,如何訓練?然而,記者在軍分區組織戰備野營拉練途中看到,自始至終,從干部到戰士個個精神抖擻。
就是憑著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軍分區屢創佳績,先后被評為“擁政愛民模范單位”和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去年參加軍區組織的軍事比武,他們奪得3個單項課目第一。
這就是那曲軍人。他們靠著超越常人的奉獻和犧牲,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一片感天動地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