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夕,距離成功搶救“中星9A”衛星任務已經兩個月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技人員絲毫沒有放慢科研攻關的腳步,仍然在夜以繼日的鏖戰。在習主席“7·26”重要講話精神的激勵下,該中心全體科技人員斗志昂揚、信心百倍,決心以更為重大的創新突破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雁塔晚照,曲江流飲;古城西安,美不勝收。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科技人員因一場前所未有的“中星9A”衛星搶救任務不期而至,他們全力鏖戰了16個晝夜。參與搶救任務的該中心技術部副總工程師楊永安告訴記者,任務雖然完成了,但使用的很多新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攻關。他們迅速投入到了核心技術攻關的另一個“戰場”。
永不停歇的鏗鏘步履催人奮進,突飛猛進的能力躍升令人振奮。從“東方紅一號”衛星飛向太空到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巡天歸來,從“神舟”載人問天到“嫦娥”萬里探月,從“北斗”系列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到交會對接組建空間實驗室……伴隨著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完成了300多次重大科研試驗任務,成功搶救10余顆故障衛星。
作為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天器測控與管理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5年來始終瞄準前沿,不斷突破技術難關,推進自主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得到逐步加強,航天測控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測控能力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近地軌道航天器位置確定精度最高可達厘米級,地球同步軌道航天器位置確定精度可達幾十米,月球軌道探測器位置確定精度可達公里級。對我國載人飛船、嫦娥探測器及各類返回式衛星,該中心能夠實現高精度返回控制計算和落點預報,落點計算精度優于1公里。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是一條不平凡的路。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上,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技人員將不斷書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