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廣東省保護利用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作為一個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省份,廣東從2017年起啟動開展“全省紅色軍事文化遺產維修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爭取到2019年實現“紅色軍事文化遺產保護險情全部排除,對外開放規模持續擴大,展示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的總體目標。
紅色軍事文化在廣東省核工業地質事業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并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二機部曾組織全國核工業隊伍在以韶關市翁源縣下莊地區為中心展開找鈾大會戰(又稱找鈾“諸廣大會戰”),取得了驕人戰績。作為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勁旅,廣東省核工業地質隊伍探明的鈾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列,歷史上創造了“三個全國第一”的光輝業績:探明了中國第一個花崗巖型鈾礦床——希望礦床;找到了中國第一個花崗巖型鈾成礦的最大聚集區——粵北鈾礦聚集區;建成了中國第一條簡法鈾水冶生產線,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提供了67.3%的核原料并為成功爆炸贏得了寶貴時間,為我國國防建設和核工業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也由此確立了廣東鈾礦大省的重要地位。省核工業地質局將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紅色文化的行動計劃,以建設下莊鈾礦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契機,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鑄就軍工之魂。
一、借助紅色旅游弘揚紅色文化
近年來,作為紅色文化與旅游業有機結合的紅色旅游正在全國興起。廣大人民群眾通過紅色旅游,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達到思想境界的升華。同時,紅色旅游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例如,將翁源下莊鈾礦基地創建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是讓廣大人民群眾銘記核工業人為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下莊鈾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成功創建,有利于填補我省核科普教育空白,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充分展示核工業人為國家核軍工事業作出的特殊歷史貢獻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推動了翁源縣革命老區的旅游產業發展。翁源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下莊鈾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紅色文化新名片,必將帶動翁源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文化發展。三是奏響了不忘初心、弘揚紅色文化、鑄就軍工之魂的時代強音。下莊鈾礦基地是核工業地質工作者探明我國第一個花崗巖型鈾礦床、我國花崗巖型鈾礦的最大聚集區、建成我國第一條簡法鈾水冶生產線的重要歷史場所。下莊鈾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我省核工業地質工作者為我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提供鈾資源的特殊歷史背景下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軍工精神,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
二、鑄就紅色文化的精神高地
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范式。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在60年風雨兼程中凝聚而成的紅色文化精神,是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的有機結合,是“兩彈一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沉淀多年的軍工之魂,產生了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甘于奉獻、勇于勝利的“下莊精神”;快速反應、不畏艱難、銳意探求、奮力攻堅的“諸廣精神”;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核工業精神”;篤信尚德、固本強基、追求卓越、奉獻廣核的“新廣核精神”,等等。這些精神鑄就的軍工之魂,如明燈一樣,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干部開創我省核工業地質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鑄就紅色文化的精神高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紅色文化的專題教育。通過現場考察、理論探討和思想交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革命先輩為榜樣,通過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追憶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和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將偉大的紅色文化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二是創新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艱難歷程中譜寫的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是孕育中國先進文化的搖籃和沃土,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以黨的歷史、黨的領袖人物和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先進模范人物為主題而創作的文學藝術、影視作品,構成了中國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在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產生著積極的影響。要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好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場所的作用,開展以紅色文化為載體的教育宣傳,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深入人心。
三是接受紅色文化的思想洗禮。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受到震撼,心靈上得到洗禮,達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紅色文化是活生生的馬克思主義教科書,開發紅色文化就是開發黨的政治優勢,發展紅色文化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就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的思想洗禮,就是要以革命先輩為標桿,查找自身不足,剖析問題根源,找到整改措施,更加深刻地理解黨的宗旨,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把我們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榮史,深深根植于黨員干部的心坎里,從而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遏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滋生蔓延,凝聚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美好新篇章的正能量。
作者系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
顧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