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由我們考核發射六營”
——火箭軍某旅開展“營營互考”新模式見聞
初冬時節,寒風呼嘯,滴水成冰。位于大漠戈壁的火箭軍某旅訓練場上,一輛軍用指揮車疾馳而至。一名中校軍官帶領兩名戰士,扛著幾箱儀器從車上下來,不停比劃著什么。
“明天由我們考核發射六營,今天務必把他們的行軍路線勘察準確。”說話的中校軍官名叫張浩,該旅發射五營營長。張浩介紹說,這次考核旅里采取“營營互考”的新模式,官兵們既參加所在營隊考核,又擔任兄弟單位考官。
基層官兵當考官,機關干什么?面對筆者的疑問,隨行的作訓參謀方捷講起一件事:
去年年終考核時,剛從發射勤務營調到作訓科當參謀的方捷擔任發射分隊考官。在導彈升級測試課目考核中,一名操作號手為節省時間少測試了兩組數據,可作為考官的方捷不僅沒有發現,還根據用時長短給出了“優秀”的評定。結果恰巧被一名巡考的旅領導“火眼金睛”發現,當時的尷尬讓方捷現在仍記憶猶新。
“隨著崗位專業越來越細化,機關人員很難對全旅所有專業都了如指掌。而如今營考營、架考架、班組考班組,考官本身就是各自崗位的組訓者、參訓人,特情設置自然更嚴更實、考核評定也更準更細。”方捷高興地對我們說,機關由主考變為主導,主要牽頭負責考核組織和仲裁協調,避免了外行考內行等情況發生。
互為考官你來我往,互出難題不留情面。勘察完場地已是凌晨,在回程的車上,張浩還在地圖上為“敵特襲擾”的選址一直嘀咕著。
“都是兄弟單位,就沒想著照顧一下?”看著張浩較真的勁頭,筆者不禁與他開起玩笑。“除了考官和受考對象,考核現場還有巡考的旅領導以及全程督導考核的訓練監察員,考風考紀的‘監督網’織得這么密,哪有‘放水’的余地……”回頭望著車后的考場,張浩心中的選址已經有了答案。
翌日中午,接連處置完一個個特情后,受考的六營轉載指揮員崔斌斌已是精疲力竭。還沒來得及歇一口氣,只見突然間狂風卷沙、遮天蔽日,能見度驟降至10米以下。
“命令你營二架利用××場坪進行波次轉換!”隨著張浩的導調命令傳來,崔斌斌連忙奔向號位,一邊用哨音向司機下達指令,一邊變換著手中的指揮旗指揮其他號手協同配合。
狂風中,被吊起的導彈受風阻影響突然劇烈搖晃。緊要關頭,崔斌斌立即下達“等距轉運”的命令。現場官兵依令而動,按照特情處置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隨著導彈被成功轉載到發射車上,險情得以排除。
“報告,完成導彈轉載!”張浩掐表一看,沒想到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竟然比標準用時還提前了!“六營的確有一手!”在暗自為六營叫好的同時,張浩也將整個操作流程默記在心里,打算回去后在自己營隊推廣。
考核結束,張浩作為主考官,被六營官兵請進了指揮帳篷參加復盤會。“‘敵情’不明盲目行動”“‘傷員’救治處置不當”等問題被張浩一一擺上桌面。離開指揮帳篷,張浩告訴我們,在考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將成為旅里考察他個人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馬虎不得。
夜色如墨,六營指揮帳篷內依舊是燈火通明。受盡了五營“折磨”的官兵們個個摩拳擦掌,誓要在隨后的考核中還以“顏色”……
大家懇談
指控號手譚兵:“營營互考”按照一個崗位對應多名考官的原則,分班組分專業進行現場評分。面對全旅的指控“高手”,自己瞬間感到壓力爆表,考核過程中不僅要按照操作規程做到“穩準嚴細”,更要考慮實戰背景做到靈活應對。
考官成員樊義:要當好考官,自己必須比受考對象技高一籌。互考互評的過程,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過程,在相互比對中看清自身差距,激發本領恐慌。
作訓科長王世雄:今年的“營營互考”,機關人員從主考到主導的角色轉換,雖然只有一字之變,卻將機關人員從大包大攬中解脫出來,既能發揮機關統籌協調的優勢,又能充分激發基層活力。
參謀長張文斌:“營營互考”既能克服以往機關自我評定的弊端,還能讓考官與受考對象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提高,同時有助于打假治虛,真正擰干考核中的“水分”。